開場語:
教育的本質是生命對生命的影響。教育對人的影響實質就是喚醒意識,激發精神;觸動心靈,轉變思想;提升境界,生成智慧。在淮濱高中“教育:生命對生命的影響”教育思想引領下,我們高三語文組積極行動,付諸實踐,不斷探求引領生命自覺的途徑:優化課堂、目標引領;集體教研、形成合力;同課異構、提升技能;特別是師生同做一張卷活動,促進教師更深入研究課標和教材,讓教師們做到腦中有試題,眼中有學生,心中有方向。下面是在2022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聯考中,我們師生“同做一張卷”的成果中教師下水作文選登,與大家共饗。
寫作題目:閱讀下面的材料,根據要求寫作。
虎步奔騰開勝景,春風浩蕩續新篇。文博場館里過大年,非遺大集上買年貨,新年俗里的“老味道”醇厚綿延;各地春晚舞臺、大小劇場國風國潮大放異彩,彰顯傳統文化永恒魅力,為中華古韻注入青春活力;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演繹“中國式浪漫”,讓八方來客領略數千年文化積淀的中國味道......
對上述材料,你有何感想?請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,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。
要求結合材料,選準角度,確定立意,明確文體,自擬標題;不要套作,不得抄襲;不得泄露個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教師下水作文選登1:
守住文化根脈,留住文化氣韻
高三一部語文組 任琳
水墨丹青,描摹華夏壯美山河;詩詞歌賦,抒發騷人胸中塊壘;齊襦廣袖,百草茶經,中華歷史的畫卷上,文化之筆娓娓道來上下五千年之韻事。星河斗轉,年輕一代的我們接過這支文化之筆,譜寫新章時,需要守住文化根脈,留住文化氣韻,講好中國故事。
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,從二十四節氣開啟冬奧會開幕式倒計時到“黃河之水天上來”幻化成冰五環;從冰雪雕刻的“中國門”和“中國窗”到火焰打造的“空中迎客松”,中華文化元素貫穿整個開幕式始終,演繹了“中國式浪漫”。讓八方來客領略數千年文化積淀的中國味道,彰顯了中華古韻的永恒美麗。留住中華古韻,需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,堅定文化自信,勇于創新。
文以“留史”,就是保護文化的源流之根。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是我們的寶貴財富,把文化源流根基保護好,才能讓延展文化根系脈絡的土壤更堅實。從唐詩宋詞元明清小說到現代雜文詩歌;從守孝悌、知仁愛、守誠信、尚和合、求大同等思想傳承到自強不息、鋤強扶弱、見義勇為、懲惡揚善的美德傳頌;從“茍利國家生死以”的愛國赤誠到“我以我血薦軒轅”的民族熱血無不蘊含著中國精神、中國智慧、中國理念。這些都是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,是文化自信底氣所在,是文化自強優勢所在,是追夢路上強大力量所在。
文以“接力”,需要承接文化的傳承之火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歷史的沉淀,是歲月的陳釀,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本色。周國平先生曾有言:“文化是生命的花束,離開生命本源,文化不過是人造花束?!闭\如斯言,文化不是空中樓閣,也需要傳承的土壤滋養。君可見,在抗戰時期梁思成夫婦為盡快保護唐代建筑,不惜日夜兼程,跋涉千里。君可見“敦煌的女兒”樊錦詩,為重喚千古壁畫的魅力,日思夜寐,焚膏繼晷。君可見,網紅博主李子柒一雙素手點燃田園煙火。正是前輩們的薪火相傳才讓文化氣韻如烈火般熊熊燃燒,永不熄滅。我們不忘本來,方能開辟未來。內化于心,外化于行,綿綿為力,久久為功,必能讓文化接力永不停歇。
文以“聚能”,需要注入文化的創新之魂。文化如同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,回溯來處,挖掘精神河床是為了更好的傳承創新,向著更廣闊未來奔騰而去。從故宮表情包全網轉發到洛陽考古盲盒售罄;從三星堆青銅面具冰淇淋廣受好評到博物館文創《粵光寶盒》蛋糕熱銷;從改編的《琵琶行》成為流行歌曲的爆款到《唐宮夜宴》成了舞蹈藝術的新寵,每一次文化創新,無不展現傳統文化的蓬勃生命力?!督浀湓伭鱾鳌分小案琛迸c“詩”的時空交響,開辟詩歌傳承蹊徑,喚起了人們對古典詩詞的不朽記憶;《國家寶藏》采用全新講述方式時空對話,使塵封的“老故事”歷久彌新。創新文化傳承方式,使傳統文化深入普羅大眾,是重煥傳統文化生機的一個契機。借助新技術手段,傳承傳統文化,使原來躺在博物館中的“高冷”小眾文化有了溫度和熱度,真正走進了大眾生活,讓古老文明煥發活力,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。
中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面對風云詭譎的國際社會,面對甚囂塵上的極端利己主義,面對逐漸成為社會潮流的功利主義的現狀,以文化的根基堅定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,利用中華文化這株青蓮在物欲中守住我們的底線,守住傳統文化氣韻。
教師下水作文選登2:
傳承文化自信 講好中國故事
高三二部語文組 王志棚
“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”習總書記如是說。一個民族失去自身文化將漂泊無根,沒有文化作為精神支撐更無從談起自強自立。無論是文博館、非遺大街中醇厚綿延的老味道,抑或是各大小劇場、春晚舞臺上國風囯潮的大放異彩,它們無不彰顯:念茲在茲,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始終是我們“講好中國故事”的重要一環。
揚文化自信之帆,講好中國故事,需堅定:
“此心不越,勿忘傳承”的信念。講好中國故事,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需樹立文化自信。這絕不是一句空話!國家在行動,我們看到——文博館一座連一座出現在華夏大地上如雨后春筍,僅深圳一座城市在2023年就將達到80座。我們看到——2021年一年的全國文博館免費開放補助資金已升至63億元。我們看到——央視將“典籍里的中國”搬上熒屏,讓“經典”傳唱至今。我們看到——冬奧會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開啟的倒計時,冰雪雕刻的“中國門”和“中國窗”,焰火打造出的“空中迎客松”。我們看到了祖國樹立文化自信的決心和信心!
源頭活水,賡續傳承。講好中國故事,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還需融入新鮮血液。諸如所見,許多非遺傳承面臨著后繼乏人的失傳危機。如樊錦詩般扎根大漠心系敦煌的國寶守護人能有幾人?“蘇繡、吳歌、評彈、變臉、年畫、女書、云錦 ……”每一項傳承都需耐得住寂寞,守得住初心。當代青年唯有不怕苦不怕累,方可守住傳承,拾起民族的瑰寶。
揚文化自信之帆,講好中國故事,需創新:
“善假于物,扶搖直上”的方式。講好中國故事,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需融入科技創新。舞蹈《祈》讓《洛神賦》“翩若驚鴻,婉若游龍”成為寫實,《只此青綠》將《千里江山圖》跨越千年“鋪在”春晚舞臺,《龍門金剛》邀《敦煌飛天》橫渡半個中國七夕相會…科技的發展讓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擁有了更多可能,君子非能水也,何不善假于物?何不開拓思路借助新時代的產物,將中國故事講的更動聽?
不拘于形,孕育新生。講好中國故事,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需迎合時代精神。傳統文化不是故紙堆,更不需拘泥于形式。為帶動當地文化旅游發展前有女縣長賀嬌龍鮮衣怒馬,奔騰雪原不為快意江湖;后有局長劉洪茶馬古道,國風變裝不求謀取名利。唯有迎合時代精神才能將中國故事講得更動人。
揚文化自信之帆,講好中國故事,需提升:
“涵養深厚文化自信,傳承優秀中華傳統文化”的格局和視野。紙張代替簡牘,知識不再“繁重”;云端代替紙張,知識更為“便攜”。北京冬奧會上的奧運火炬,點亮古都夜空;五洲賓朋,齊聚長城內外。從各美其美到美美與共,北京冬奧盛會把“你”“我”匯聚成了“我們”,架起了不同國家和地區運動員和人民聯系、溝通的橋梁,為世界多樣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舞臺,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了強大動力。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外形酷似象征吉祥的擺件“如意”,國家速滑館的曲面玻璃幕墻環繞成為“冰絲帶”;也有中國文字的巧妙之思,北京冬奧會會徽“冬夢”以漢字“冬”為靈感來源,火種燈創意源于西漢長信宮燈;還有中國藝術的靈動之美,體育圖標創作靈感來自于篆刻藝術漢印,將抽象的體育項目演繹為精彩的運動瞬間……透過冬奧盛會這扇窗口,人們既能思接千載,感受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,又能視通萬里。作為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和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,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,蘊含著民族最根本的思想基因,深藏著民族最豐富的道德資源,是中華民族的“根”和“魂”。
文化自信是更基礎、更廣泛、更深厚的自信,是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、最深沉、最持久的力量,沒有高度文化自信、沒有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。堅定文化自信,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,必須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在繼承與傳承傳統思想精華和文化智慧的基礎上,堅持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,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的繁榮。國傳統文化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。只有傳承與創新齊飛才能將中國故事講得更動聽,更動人!
教師下水作文選登3:
堅定文化自信 彰顯中華魅力
國教中心語文組 張銳
文博場館里過大年,非遺大集上買年貨,春晚舞臺、大小劇場的國潮風,都為中華古韻注入了青春活力。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不僅是守護中華民族精神命脈的應有之舉,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。一個國家,要想真正的強大起來,就得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根基。
文化興則國運興,文化強則民族強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,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,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。
中華文化底蘊深厚、人文薈萃、影響深遠。我們民族強大的前進動力,來源于深厚的歷史底蘊。作為中華民族集體智慧傳承的結晶,《周易》象天法地,是我們認識世界、溝通自然、提升自我的經典準則?!疤煨薪?,君子以自強不息;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”感召著一代代炎黃子孫,立德修德,拼搏進取。女媧補天,后羿射日,夸父逐日,鯀禹治水,告訴我們面對逆境災難,不畏艱險,要愈挫愈勇,奮勇向前。
中華文化以人為本,探索自然、多元融合?!读骼说厍颉贰赌倪钢凳馈返幕鸨?,是文化的創新,讓觀眾體驗到濃濃的人情味,也讓中國文化元素有了新表達。風靡一時的李子柒展示了文化的詩意,她的悠閑、從容表現了堅定的文化自信,開放包容、用詩意美麗的中華文化影響了世界?!皾h服奶奶”出圈既向大眾展示出她對美的熱愛,更展示了經歷過歲月沉淀的大氣優雅、享受于日常生活的平靜幸福。
中華文化與時俱進,剛柔并濟、引領主流。春節遇上冬奧,讓這個“虎年”不僅有“中國紅”,還有“冰雪白”,既是張燈結彩迎新春,也是熱烈歡迎五湖四海的“朋友”到來,我們在紅白交融中看到的是東方文化的神韻,看到的是中國與世界“美美與共”的價值理念,在跨越時空、跨越國度的中華文化理念和智慧中,看到了中國在推動世界文化發展中始終尊重文化差異,為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
古往今來,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、有影響,不是靠窮兵黷武,不是靠對外擴張,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?!斑h人不服,則修文德以來之?!敝腥A民族早就懂得“關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”的力量。以理服人、以文服人、以德服人,是中華民族的生命稟賦和生存耐性。正是中華文化既堅守根本又不斷與時俱進,才使得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,才使得中華文明綿延至今。
“求木之長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遠者,必浚其泉源”。中華文化繁榮興盛,中華民族必定偉大復興。
推薦:2022屆高三語文組